欧亿官方登录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和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欧亿官方登录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学科创建高校。
欧亿官方登录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坚持水利水电特色之办学传承,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25个教学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等174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及依法治校研究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河南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心、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干部培训基地、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设在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高校等。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服务。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8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5门国家级、省级课程。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其中水利工程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4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50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0余人;全职院士、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13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余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500多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10多项,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9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00多项,累计到账经费11亿余元。发表SCI、EI、CSSCI等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0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拥有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科技研究中心、海河(河南)科技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4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建设新要求,积极参与重要水事活动为国家战略实施、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人才支持、人员培训、工程监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年来,学校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7余万人;河南河长学院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10000余人,助推河(湖)长制深入发展;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连续出版《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蓝皮书,连续举办承办“全国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水务工作培训班”等。学校承担的“地坑院”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受水利部委托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学校定点帮扶鹿邑县、校地结对帮扶兰考县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估考核最好等次,荣获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荣誉,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水利重大需求,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五水综改”、节水行动、防洪抗旱、河湖治理、灾害恢复重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围绕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智慧水利等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学校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9个有关黄河问题的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黄河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参与承担三门峡等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参编了《水利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监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设计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陀螺、秋千等场地改造工程,得到竞赛组委会的表彰。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13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标志着我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境外办学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还设有智慧水利河南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研平台。学校先后入选亚太经合组织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单位、欧盟人才培养合作伙伴、世界水理事会会员单位、亚洲水理事会会员单位、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高校首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水文化基地等。学校荣获“全省教育外事工作优秀集体”,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创建单位”,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开放活校”结出累累硕果。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重视大学生体育美育和文化生活,相继组建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赛艇队、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龙舟队,打造了我校体育运动民族传统水上运动项目特色品牌,获得1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其中2019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二等奖、2023年获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6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6届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6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连续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节水文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最具影响力社团高校”;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校长风采奖、第四届河南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连续多年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23年获第十六届“挑战杯”最高奖“挑战杯”;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3个团支部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艺术作品《孟瑞鹏》被评为第13届“红锣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国际教育学院孟之舟党支部获批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大学生MMDX学习研究会入选2021年度省级示范性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社团,2023年被授予第27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荣誉称号;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华水青年”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等称号。
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并连续两年获此殊荣。近年来,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在学校设立;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 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领军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第97位、第90位;学生先后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29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100项;累计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45项,省级大创项目248项。学校先后获批“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河南省高校就业创新指导名师工作室”“河南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华水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市创业孵化园”“国家级众创空间”。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双一流”学科创建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23年5月更新)